大皖新闻讯人在村中走,如在画中游。4月11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安庆市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麓的宜秀区五横乡杨亭村,只见群山连绵,满目翠绿。
殊不知,早些年,由于村民砍树做家具,砍柴当柴火,使当地的青山一度成了光秃秃的荒山。
是林长制改革让杨亭迎来翻天覆地的巨变。2017年起,随着林长上岗增绿,村因植树造林而美,村因守“绿”用“绿”生金。杨亭村为此还成为安庆市民的后花园,小山村一年迎客量达20多万人次。
(相关资料图)
杨亭村迎来最忙采茶时节。
“戴帽” “穿衣” “套靴” 治荒山
“过去谁家缺钱了,就上山砍几棵树去卖。”与记者谈起杨亭村的变化,令杨江勤印象深刻的是,上世纪90年代,村里的山大多是自留山,一些村民靠砍树增收,“每到下半年,村民就会上山砍树,当时也没人管。”
1968年出生的杨江勤是土生土长的杨亭村人。为了生计,初中毕业后,他便开始创业,由于企业做得有声有色,1998年曾获得怀宁县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
2004年,杨江勤来到大连,开快餐店、开超市、从事房地产交易,这一干就是10年,虽然辛苦,但是回报也很高。
从 “创业典范” 到“外漂族”,直到2014年夏天杨江勤被请回村,身份又转变为“村主任”。当时,他只有一个信念,“带着村民共同富裕!” ·
2017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林长制改革,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责任制体系。杨江勤由此又多了一个头衔:林长。
作为安庆市首批村级林长之一,杨江勤顿时感到压力。此后,每年到开春,杨江勤就会带着村民,扛着铁锹、树苗等,备上些干粮上山种树。
通过多年努力,一度光秃秃的荒山如今变成了绿水青山,如今担任杨亭村党委书记、村级林长的杨江勤,可以说见证着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
杨江勤告诉记者,这些年村里结合实际,探索出符合山区发展的新模式:即在山顶上“戴帽”——加大公益林、防护林保护力度,对大树、名贵稀有树木挂牌保护;在山腰上“穿衣”——种植经果林(茶叶、杨梅、蓝莓、油茶等)、观光林;在山脚下“套靴”——在主干道沿线、自然村庄栽种银杏、红枫、红梅、桂花、樱花、红叶石楠、广玉兰等名贵苗木,让乡村田园四季有景。
嵇金明奎正在森林防火检查站值守。
管绿护绿用绿惠民生
增绿之后,管绿、护绿,才能更好地用绿、活绿。 4月11日下午,在前往杨亭村的花溪茶谷路上,58岁的嵇金明奎正在森林防火检查站值守,见到进山的过往车辆,他逐一宣传严禁明火上山。
据了解,杨亭村目前已设立生态巡护卡点6处,生态巡查员12名,视频管控7处。
同时做到“五个严禁·四个一律”,即:严禁乱采乱伐,严禁开山挖山,严禁私埋乱葬,严禁坟头硬化,严禁明火上山;古树、名木、大树、稀有树木一律挂牌保护,山场一律封山育林,带明火上山一律拘留,干部包保失职一律问责。
为使全村境内山水林田做到网格化管理管护全覆盖,村书记为总负责人,划分六大网格,6个点长为网格片长,33个村民组队长为网格组长,做到任务细化,分工明确,谁包保谁负责,谁失责必追责。
值得一提的是,杨亭村还把生态保护写入村规民约,结合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生态美超市建设,把人居环境管护、生态文化、乡风文明、农业污染源纳入信用积分评比细则,做到生态保护有章可约、有信可用,让村民在保护生态上形成思想上认同,行动上自觉。
通过森林防火检查站之后,在一片茂密的山茶林里,记者发现不少村民正在忙碌着采茶。
“我们每天早上六七点准时来到山上采茶,要到傍晚才回家,每天按照采茶斤两计算收入,一天能挣一百多元。”一位正在采茶的村民对记者说。
杨亭村党委书记杨江勤告诉记者,该村现有集体林场2700亩,经过多年发展,林场茶园从过去不足30亩扩大到现在的1000亩,产值从几千元增长到200万元。当地的“龙山野茶”被认证为有机茶,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如今杨亭村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围绕“茶旅、花旅、果旅、文旅、康旅”五旅融合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赏花经济、采摘经济、绿色经济,围绕生态茶园、精品果园、美丽家园、悦客宿园、书画文苑打造生态文化旅游路线。
通过走生态发展之路,杨亭村实现了集体有“奔头”,农民有“赚头”,市民有“看头”的良好愿景,先后荣获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安徽最美茶村称号。
据统计,2022年,杨亭村年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农民租金收入56万元、劳务收入超过110万元。
杨亭村党委书记杨江勤在查看茶园采摘情况。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通讯员 方华 杨军 查逸涛
编辑 王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