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谷雨前后,罗平大地迎来了小黄姜种植热潮,广大姜农纷纷利用冬闲土地,抢抓农时种植小黄姜。放眼田间地头,姜农们迎风向阳的劳作身影,勾绘出一派繁忙的春种图景。
【资料图】
小黄姜作为罗平县的传统支柱产业,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黄姜产业的扶持和培育,目前已把“罗平小黄姜”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生姜品牌,同时把罗平县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生姜主产区,走出了一条依靠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的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
今年,罗平县将按照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强化科技和农业装备支撑的要求,注重科技引领小黄姜种植、加工、销售……助力罗平小黄姜产业不断壮大,焕发强大生机。
开沟、施肥、放种、覆土……4月18日,罗平县银源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陈英雇请了十多名工人,正在忙着种植小黄姜。该种植地位于腊山街道青草塘村,是陈英第3年种植小黄姜了。如果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该地块将会由于土壤连作障碍减产或姜瘟病导致整片小黄姜绝产绝收。
去年初,西南林业大学土壤熏蒸专家韩庆莉科研团队赴罗平,选取了陈英已种植过1年小黄姜的地块,采用土壤熏蒸技术,进行试验种植,通过测产,证明土壤熏蒸技术能攻克小黄姜连作障碍,解决姜瘟难题。所以,陈英今年继续在这片姜地上采用土壤熏蒸技术种植小黄姜。
“我今年计划种植200余亩小黄姜,目前已在冬闲的土地上种植了100多亩,等油菜收割结束,还要在收割后的油菜地里种几十亩。”陈英说,今天又雇了20多个工人,在这片经过土壤改良的姜地里种植小黄姜,这段时间仅发临时用工工资就发了近20多万元。
据了解,土壤熏蒸是在种植前杀灭土壤病原菌,从源头控制病害发生,让农作物生长在健康的土壤中,减少后期农药的用量。前期研究表明,熏蒸后作物对氮肥的利用率提高,产量增加。土壤熏蒸这项技术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确保食品安全。
“看现在冒出的姜芽还是不错的,出苗后要加强田间管理,同时要做好各个生长时期的水肥跟踪管理……”罗平县生姜技术推广站站长葛丽清,走进罗雄街道小补朵村李利平家的姜地里,指导耕管小黄姜。
李利平今年种植了35亩小黄姜,预计可以产100多吨。近期,由于罗平干旱少雨,李利平购买了喷洒设备,隔三差五地对姜地浇水,确保种植的小黄姜不受天气干旱,而影响出苗率。
今年,罗平县生姜技术推广站将加强科技推广和运用力度,强化与西南林业大学土壤熏蒸专家韩庆莉科研团队合作,指导更多的小黄姜种植大户,采用土壤熏蒸技术改良种植土壤种植小黄姜。其次,推广水肥一体化覆膜种植技术,帮助种植户降低种植风险,达到提质增效。同时,将组织更多的本地有技术的种植大户送技术进田间地头,示范引领种植户做好种、管、收等各个环节,确保小黄姜稳产增收。
走进张合生的小黄姜种植基地,一条条刚安装好的水肥滴灌带布满了姜地。今年53岁的张合生是罗雄街道幸多禄村人,以前一直在外面打拼,经过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两年前,他响应家乡号召,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致力小黄姜产业,带动乡邻增收致富。
“我今年流转了380多亩土地,目前种下了100多亩小黄姜,在生姜技术推广站的技术指导下,我种植的面积已经全部按上滴灌,盖上膜。”张合生说,按目前姜种在地里的发芽情况看,非常不错,只要没有太大的自然灾害,应该会有好的收成。
在张合生的姜地里,罗平县生姜技术推广站站长葛丽清与他交流小黄姜的发芽情况,以及采用水肥一体化覆膜种植技术带来的效果。张合生扒开地膜,从土里抠出一块姜种,只见嫩嫩的姜芽已长出半公分。
据葛丽清介绍,安装滴灌在气候干旱的时候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在生姜生长期中可以及时提供作物所需养分,覆盖地膜可以保持水分及提高地温,使小黄姜提前出苗,增加了小黄姜的生长周期,这样既可以提高小黄姜产量,又保证了小黄姜的品质,还提高了小黄姜的耐储藏性,延长贮藏时间,降低损耗。
“目前,全县已利用冬闲地种下了三万余亩小黄姜。”葛丽清说,今年我们在技术方面,除了推广传统的选种、选地、施肥、除草技术外,还大力推广开沟起垄绿色高效种植技术外、水肥一体化覆膜种植技术,依托这两项技术的科技支撑,有效保证产量、品质、效益的综合提升,降低了种植户的种植风险,同时提高姜农收益,稳定罗平小黄姜产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