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进展到了白热化的东西部半决赛,社交网络上的回合制battle又开始了。
前天我们在抖音直播,冲进来很多哈登球迷让杨老师道歉。我完全理解这种朴素的情感,由于火箭的历史因素,哈登在中国有很多球迷,其中有很多现在已经完全不看NBA了,但他们在哈登拿下45分的当天都揭棺而起。当我在朋友圈里看到来自4个完全没有NBA从业经历的人一起爆吹哈登时,我想起了AC米兰拿联赛冠军的那天。
(相关资料图)
“我们哈登球迷(只要你高兴,可以自行替换成AC米兰球迷、王心凌歌迷或者别的什么东西)不是死了,只是老了。”
我的老朋友家灿就是一个铁血老登蜜。他那天没加入到吹登骂杨的大军里,这让我对他的铁血程度产生了质疑,但他告诉我,铁血只能代表忠诚,他同时还是一个温和的哈登球迷。我们平时在群里调侃哈登两句,他也不恼,还笑呵呵的和大家插科打诨,就是他一边告诉我“哈登已经不靠哨子了,登帝状态都比去年好,76人替补席也升级了,今年一定有进步”,一边安慰自己“目标东决,但二轮也接受”。
这位温和登蜜只有一个逆鳞——别提2018年西决的G7。一提到这场球,他就没办法保持理智和温和了,很容易快进冲向湖勇对喷群那种火力四射的状态。
我的勇蜜朋友赫然也有那么一场比赛。那是2017年的总决赛G3,每每提到那场球,他都会自豪地说出一句令我们心情复杂的话:“怎么了?我们弄来杜兰特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处理这种5打8情况的。”
任你多么乐观、多么温和,多么没心没肺,看起来多么刀枪不入,但只要你是篮球迷、体育迷,也许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有这么一场你此生难以忘怀、一直心心念念的比赛。有可能那场比赛赢了,有可能那场比赛输了,有可能你从那场比赛中获得了快乐和动力,也可能那场比赛带给你的是沮丧和负能量。
有可能那场比赛甚至从未真正开打,正如我最心心念念的一场球——它甚至不是一场真实的比赛。
那是湘北对山王的比赛。在合计31本的《灌篮高手》漫画里,这场比赛占了7本的篇幅。这场比赛我后来在漫画和饭剪视频里可能看过不下50遍,看到《直到世界尽头》已经刻进了我的DNA里,只要配上灌篮高手画面,每次听这首歌我都会条件反射式地鼻酸。
在电视上想要全须全尾地看完一部动画对于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来说是很困难的,生活中的实情往往是碰到哪集看哪集。在我小学毕业的那个夏天(当我提到这个词组时,我脑海里想的是12年以前,而不是22年以前。我们总是比我们想象中长大得慢了一点,又老得快了一点。)我回老家过暑假,在亲戚家中通过租碟(一个非常有年代感的词)看完了《灌篮高手》的动画。当我看到湘北队在动画里搭上前往全国大赛的火车,那个故事在荧幕上就此定格。
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小道消息,井上和JUMP的矛盾,井上和东映的矛盾,井上对动画的不满,我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全国大赛的动画,我希望有,并且愿意等。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动画,一场比赛,它代表了一种时代的印记,青春的符号。
所以当《灌篮高手》电影版刚出,我就去了电影院。
《灌篮高手》电影版在国内互联网上的评论两极分化。也许这就是当下的互联网环境的一面镜子:最响亮的声音未必说得有啥道理,也不一定代表大众的想法,他们只是单纯的声音大而已。在这里也有回合制battle,只是一开始唱衰和抱怨的人占了优势,后来它靠高评分和高票房挽回了声誉。凡是别急着下结论,能等的话,最好先等一等。
网友们的抱怨很好解释,删掉原作剧情是为了门槛降低和剧情紧凑,加入回忆是为了叙事完整。有些问题其实不值一辩,事实上网上大多数对于这部作品的差评都很低级,也许这正说明它吸引了超越它粉丝之外圈层的观众。这些观众所提出的唯独有意义的问题是“为何要使用宫城良田这个角色作为电影主角”。
最简单也最合适的答复是,井上雄彦作为导演,他相信这样最好。就像禅师相信科比、科尔相信库里、杜锋相信胡明轩,你没办法说他们是对了还是错了,你只能尊重、理解、祝福。
“画连载的时候,我还是只有二十几岁,所以更擅长以高中生的视角写故事,或者说只会以这种视角写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开阔了,我想描写的东西也更多了。在《灌篮高手》之后,我又画了《浪客行》和《REAL》,这对我也有影响,所以我觉得这(描写侧重有所改变)是很自然的。”
28岁的井上雄彦眼里,世界是可以只有篮球的。樱木可以30日元买一双AJ,可以一整个夏天投篮两万个,可以因为突发奇想就和阿牧和清田去爱知县看诸星大,因为这个世界都可以依照篮球和少年意气来推动的。
但现实并非如此。
《灌篮高手》大电影代表了井上雄彦在56岁时的心态。作为一个超脱于一般漫画家的艺术家,他既不可能模仿别人,也不愿意重复自己。他不会接受做一部单纯为了取悦观众和粉丝的电影。选择宫城良田作为电影的主角,既是因为原作中宫城的戏份是湘北五虎最少,也是因为他自己心境的变化。
人在少年时,总是更喜欢樱木和流川这样以一己之力改变命运的天纵奇才,时移世易之后,才能更多体会到人与人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客观差距。在漫画里,宫城也是时时保持着满不在乎的Cool Guy形象,而井上从来没解释过这是为什么,仿佛这是他的天性。但在电影里,他详细描述了宫城这种性格的形成原因,并用彩子那句“拿出你平时不可一世的态度”为其鼓劲。最终当宫城良田和母亲和解,和自己和解,和理想里的哥哥和解,整个《灌篮高手》的故事得到了补完,而这部电影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做观众,最大的忌讳就是把自己太当一回事。少年很容易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认为世界应该以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来运转,认为“井上雄彦哪有我懂灌篮高手”。但时至今日,如果真是儿时就看灌篮高手、以灌篮高手来代指青春的话,你我应该早已不是少年。
成长就是努力去改变你所能改变的,并接受你不能改变那些。后半句比前半句要重要得多。因为人生在世,总是不能改变的事情居多。井上雄彦才是《灌篮高手》的作者,他才是这部电影的导演,如果你买票走进电影院,你应该对他讲故事的水平和艺术审美保持基本的尊重。
在电影院里看到了我最想看到的一场比赛,画面精美,动作流畅,篮球细节充分,故事叙述完整,还补完了湘北五虎中着墨最少的角色。我很满意,在看完电影的当天,我就发了一条微博,给这部电影打了85分。我对这场比赛的每个细节都无比熟悉,但当山王紧逼时,我仍会屏息,当三井爆发时,我仍会赞叹,当樱木说出那句“我最辉煌的时候就是现在”时,我仍会热泪盈眶。
当樱木完成绝杀,所有人抱在一起,宫城抬头向上看的瞬间,我长出了一口气,在整个观影过程里因为山王的强大而压抑的情绪也找到了出口。当我走出电影院时,我感到了满足。在几天之后,我又去二刷了国语版本,满足感甚至比第一次看更突出。
《灌篮高手》大电影不是一部情怀电影,不是一部拍给粉丝的《灌篮高手》漫画剧场版,而是一部真正的电影。但它依然能让怀揣着情怀的粉丝感到满足。作为一个会把《直到世界尽头》的每个假名都打成罗马音搬去KTV唱的情怀粉,我对大电影的期待其实并没有那么高。简单地说,只要能在大银幕上看到年少时喜欢的少年们动起来,我已经很满足了,结果它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就愿意为它叫好,而如果还有什么奢望的话——
既然这次的大电影叫《The First Slam Dunk》,那我希望有生之年至少能看到《The Second Slam Dunk》。我会怀揣着这样的心情一直等待,并且心怀希望。
就像22年前一样。
22年前的梦想还在吗
胜败输赢早已依稀
但我的记忆里,还有球鞋、卡带和那场比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