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个神奇的地方,会有悲伤,也会有快乐。有这样一群“紫衣”人,她们用专业的知识,以伙伴的身份在孕期、分娩和产后为母婴和他们的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今天是第32个“国际助产士日”,在有着“上海大摇篮”之称的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举办了分娩体验营、助产咨询等一系列活动,让市民走近这一群体。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陶磊 摄(下同)
“一妇婴的助产理念是以温柔分娩为主线,以家庭为中心的。”一妇婴东院产房护士长单珊珊指出,“宝宝的出生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每位家庭成员都要参与其中。”助产士们鼓励更多“宝爸”参与到整个孕期,理解孕妈妈怀孕过程的艰辛,体谅她的心理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该院的活动现场,专门安排了分娩疼痛体验这个“角色互换”环节。院方表示,这是为了让准爸爸们更能理解产妇分娩疼痛中的煎熬,提供情感支持。“生孩子真的太不容易了,持续十几个小时的宫缩痛是无法模拟和想象的,一定在今后加倍爱护老婆,给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第一位体验的准爸爸坚持到四级疼痛就忍受不住了,“老婆生产时,一定要上无痛。”
活动也让更多准妈妈准爸爸们对助产士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本以为助产士只是临门一脚的‘助攻’,是给产科医生‘打下手’。原来,助产士起到的作用,远不是那么‘肤浅’”。
“从产妇入院到生产完出院,助产士需要全程参与。”单姗姗介绍,在门诊及病房,助产士要承担孕期检查、无痛分娩、孕期卫生和婴儿保宣传指导工作;在待产室,助产士要对已有阵痛的孕妇做产前处置;在产房中,助产士不光要接生、做侧切、正确评估胎儿状况,关键时刻还要给产妇加油鼓劲,并在产妇宫缩间歇及时帮助产妇调节呼吸;此外,还要做基础护理,喂产妇喝水、进食,为产妇擦汗,有时还要安慰陪产的家属。
图说:分娩疼痛体验环节
新生儿出生后,助产士要给其断脐带、称体重、擦干身体,迅速处理任何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防止新生儿窒息、缺氧。做完这些,助产士还要马上处理产妇的胎盘和伤口。回病房后,还要观察产妇子宫收缩情况、有无流血现象,预防交叉感染。“产房突发情况较多,一名优秀的助产士不光要技术过硬,还必须做到临危不乱、决策果断、做事有条不紊。”单姗姗表示。
一妇婴从2011年6月就推出了助产士门诊,这既是服务向前的一步,也是延续医生工作的进一步。都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分娩时顺不顺利,与孕期的管理密切相关。普遍而言,助产士门诊第一次在孕28-30周,高年资助产士会给出针对性的饮食和运动指导;第二次为孕37周左右,助产士会通过辅助检查手段综合判断,提前完善自然分娩当天的意向和需求,个性化地定制“分娩剧本”。“第二次门诊时,我们会记录孕妇产时的服务需求:第一产程的胎儿监护、镇痛方法以及疼痛处理方法;第二产程时的分娩指导、分娩体位等;第三产程孕妇可以对胎盘处理、产后裸贴、喂养意愿进行选择。”单珊珊解释。
记者从院方了解到,由产房72位助产士组成的团队开展了限制性会阴侧切,会阴侧切率近年来维持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20%以下,处于领先水平;推行新生儿早期保健,促进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分娩后母婴皮肤接触90分钟率已达到90%以上;加强助产急救技能演练,降低阴道分娩并发症,使得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发生率等指标均达到国际水平。
“工作22年,我至今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助产时的场景。能成为宝宝们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个给予拥抱的人,这种满足感支撑着我不知疲倦地走到现在。”在单珊珊看来,助产士的工作虽然辛苦,但特别有幸福感。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