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医疗服务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已经全部出炉。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A股三大交易所一共有46家医疗服务上市公司,包括25家CXO(医药外包)公司、14家民营医院公司、5家诊断服务公司以及2家其他医疗服务公司。这46家医疗服务上市公司一共实现营收185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66亿元。
作为创新药“卖铲人”的CXO赛道在2022年出现了业绩的大幅分化。由于“新冠订单”的影响,药明康德、凯莱英、博腾股份等头部公司业绩继续保持高增长,而百花医药、成都先导、南模生物等公司净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泰格医药也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二级市场上,CXO相关概念股普遍下跌。
受疫情影响,民营医院在2022年迎来“至暗时刻”,14家民营医院上市公司中有8家在去年出现亏损,整个板块归母净利润合计不足1亿元。头部公司方面,“眼茅”爱尔眼科业绩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为近年来首次;“牙茅”通策医疗则出现了营收利润双降的情况。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之下,民营医院在2023年能否迎来触底反弹?
(相关资料图)
万得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A股46家医疗服务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1852亿元、归母净利润266亿元;其中,营收同比增长的有33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的有25家公司。营收方面,整个板块共有6家公司营收超百亿元,分别是凯莱英、爱尔眼科、迪安诊断、康龙化成、药明康德和金域医学,药明康德以393.55亿元营收独占鳌头;归母净利润方面,有6家公司归母净利润超20亿元,药明康德以88.1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远远超过其他公司,位居净利润首位。
具体来看,CXO板块共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94亿元、210亿元,分别占整个医疗服务板块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48%、79%,贡献了近八成利润;民营医院板块共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3亿元、8289万元,超半数公司出现亏损;诊断服务板块共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4亿元、54亿元。
研发费方面,整个医疗服务板块去年研发费用总计为76亿元,CXO公司、民营医院公司和诊断服务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49亿元、5亿元和20亿元。尽管整个板块去年有21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出现下滑,但仍有33家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值得注意的是,*ST宜康、澳洋健康和创新医疗三家民营医院的研发费用为零。
2022年,迪安诊断、兰卫医学和金域医学这三家提供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服务的企业业绩再次大幅增长,三家公司去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8亿元。不过,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优化后,提供诊断服务的公司面临着业绩大幅下滑的窘境。2023年第一季度,迪安诊断、兰卫医学和金域医学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78.74%、87.92%和82.40%。
2022年,CXO赛道出现了业绩的大幅分化。一方面,受“新冠订单”的影响,头部CXO企业继续保持高增长。药明康德去年实现营收393.55亿元,同比增长71.84%,归母净利润为88.14亿元,同比增长72.91%。化学业务是药明康德的营收支柱,去年该业务实现营收288.50亿元,同比增长104.8%,占比超七成。公司强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化学业务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9.7%。
凯莱英和博腾股份去年业绩同样表现亮眼。其中,凯莱英2022年营收为102.55亿元,同比增长121.08%,归母净利润为33.02亿元,同比增长208.77%;博腾股份2022年营收为70.35亿元,同比增长126.55%,归母净利润为20.05亿元,同比增长282.78%。事实上,这两家公司业绩创新高同样离不开新冠订单的加持。自2021年11月以来,凯莱英接连获得了三笔重大合同订单,合计金额高达92亿元。博腾股份也表示,2021年至2022年,公司陆续收到美国某大型制药公司的某小分子创新药相关的合同定制研发生产(CDMO)服务订单,金额合计约8.97亿美元。
另一方面,泰格医药、康龙化成、药石科技等多家CXO企业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三家公司在营收纷纷同比增长超三成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0.19%、17.24%和35.42%。泰格医药提到,公司主营业务增长主要由于客户需求增加及来自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相关收入增加;同时,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44.62%,主要系新冠相关的多区域临床试验的直接项目成本增加。此外,百花医药、成都先导和南模生物也出现了净利润的大幅下滑。
作为创新药“卖铲人”的CXO赛道,曾被投资者称为“黄金赛道”,但在2022年,CXO企业股价普遍走低。万得数据显示,2022年,CXO(931750.WI)指数下降33.65%。龙头公司股价也纷纷大跌。药明康德2022年股价下跌31.35%,凯莱英下跌52.23%,康龙化成下跌27.54%。
新冠疫情催生了大量的药物和疫苗研发、生产需求,助推了CXO企业在过去三年的业绩高增长。后疫情时代,CXO企业还能否维持业绩高增长?从2023年一季报的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今年第一季度,药明康德营收同比增长5.8%,增速放缓至个位数,公司股价也在发布一季报次日跌停。凯莱特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速也放缓至个位数,博腾股份则出现了营收利润双降的情况。
过去三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医院门诊量下滑,大量民营医院出现亏损,业绩普遍表现低迷。在14家民营医院上市公司中,2022年仅5家企业营收实现增长,但增长率也仅为个位数;同时,有8企业出现亏损,合计亏损超37亿元。
民营眼科医院业绩相对表现较好。爱尔眼科、华厦眼科、何氏眼科和普瑞眼科四大眼科医院均为盈利状况,但何氏眼科和普瑞眼科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61.55%、78.09%,爱尔眼科和华厦眼科净利润增速较往年也大幅放缓。
2022年,“眼茅”爱尔眼科营收为161.10亿元,同比增长7.39%,归母净利润为25.24亿元,同比增长8.65%,业绩增速创近10年来新低。公司表示,一方面,由于外部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多地医院多次限流或停诊,影响患者就医;另一方面,得益于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公司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随着外部形势稍缓、眼科需求释放,公司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实现了业绩的回升。”公司称。
“牙茅”通策医疗在2022年营收利润双降,为近年来首次:公司去年营收为27.19亿元,同比下降2.23%,归母净利润为5.48亿元,同比下降21.99%。对于业绩下降,公司提到,主要系客观原因导致医疗服务收入下降,去年3、4、8、10、11、12月份受客观因素影响明显,门诊量增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随着种植牙集采政策落地,极大降低了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门槛,目前,市场对种植牙集采仍处于观望中。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全国2.35万家非公立医疗机构,一年总计亏损1300亿元,平均每家亏损高达553万元。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医院门诊量增加,属于民营医院的“至暗时刻”过去了吗?从2023年一季报来看,部分民营医院业绩有所回暖:爱尔眼科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0.44%、27.92%;华厦眼科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5.10%、34.01%;新里程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25%、1707.56%。
后疫情时代,民营医院能否触底反弹,还有待观察。
关键词: